首页

搜索繁体

第3章 群雄并起,败于猛虎

    眼看形势不妙,有可能被包饺子,李成义带领军队迅速转移。可是,这是几千人呐,去往何处呢,粮饷就要耗尽了!

    明朝末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旱灾和蝗灾最为严重,饿殍遍地,尸骨如山。在陕西,尤以延安府,灾荒最为严重。

    延安府下辖各县,陆陆续续有农民起义,反抗朝廷的暴政。府谷王嘉胤、王自用,宜川王佐挂,安塞高翔,洛川张存孟等相继起义。

    各起义军相继转战各地,且战且退,试图寻找合适的安身立命之所。王佐挂的起义军,辗转来到了汉中,寻得一处栖息之地。

    李成义经过打听,王佐挂的起义军离自己最近,遂带领队伍前往汉中,投靠王佐挂。对于李成义的到来,王佐挂还是比较欢迎的。

    王佐挂,诨号佐挂子!那个年代的人,为了避免牵连亲人,都给自己起个诨号。高翔自号秦王,张思忠自号八大王,张存孟叫不沾泥,还有混天王,乱世王,兴世王等。虽是诨号,尽量给自己戴高帽,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王佐挂此人,说白了,一个普通的农民,没什么文化。若不是迫于生活,聚众起义,终其一生,史书上都不会有半点关于他的墨水。

    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农民造反,虽然可以成功,但是不能长久。少则几个月,多则三年五载,就被朝廷镇压了。

    王佐挂便是这号人,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什么抱负,更没有什么谋略。吃饱饭,对他来说,就足够了!

    王佐挂本来只有五六千人,李成义带来四五千人,两相加起来,人数过万。面对如此庞大的队伍,王佐挂有些私心,但又不便明说!

    可李成义也不是傻子,他心里清楚王佐挂的想法,无非是交出军队的指挥权嘛!

    自己初来乍到,强龙不压地头蛇,李成义心里早有打算。他安排了自己的手下,各自散开,融入到王佐挂的军队中,去交朋友。

    就这样,李成义无职无官,在王佐挂的地盘待了一年多。

    公元1630年,女真族入侵河北等地,大有威胁京城的势头,兵力吃紧。为了缓解当前的矛盾,给自己腾出时间,崇祯下令招降部分农民起义军。

    王佐挂,看到有利可图,便答应了朝廷的招安,成为编制内的成员。至此,王佐挂和李成义分道扬镳。

    李成义带领本部人马,转投了另外一个农民起义军头领,张存孟。张存孟虽也是一个白丁出身,却比王佐挂大方一些,给了李成义一个队长的职位。

    由于缺乏理论知识的武装,缺乏军事人才,缺乏优秀的谋士。张存孟的军队和明军的战斗,败多胜少。

    公元1631年,张存孟在葭州大败,眼看就要覆灭。关键时刻,他杀了自己一个部将双翅虎,绑了一个部将紫金龙,投降明军。

    李成义对于张存孟的行为十分不齿,骂其枉为大丈夫,乃真小人也!他收集张存孟残部,编入自己的军队中,继续坚持抗争。

    在随后的日子里,李成义一边观察形势,一边打听全国各地起义军的情况。自己的实力毕竟太弱,还都是农民出身,战力堪忧。

    朝廷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对于大股流寇,予以打击,瓦解,消灭。像李成义这种小打小闹,暂时无暇顾及。

    虽如此,李成义深深的明白,自己早晚都是朝廷案板的肉。所以,他并贪图一时的安逸,而是寻找机会,加入更加强大的组织,壮大自己。

    经过接近两年的等待,他等来了一个好消息,自己的舅父高翔在山西,闹得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