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处暑

      与炎凉相遇

  处暑。

  一年去了三分之二。过完了,用完了,日子是炎凉自知,就像这个节气——处暑,介于炎凉。

  “处”这个字在这里作“止”和“隐退”意。处暑,就意味着炎炎暑气渐有止意,秋凉可待。

  日复一日,遂历炎凉。

  处暑过后几日就要出伏了,记得小时候带大我的阿婆——是浙江诸暨人,每到这个节气她总教我一句谚语“处暑十八盆,白露身不露”。大概的意思就是过了处暑,天也慢慢没那么热了。以前夏天洗澡,家家都是用个大木盆,烧壶热水兑冷水。“十八盆”就是说这一天之后,再洗十八天澡,洗澡盆就可以收起,因为天渐凉,也无须天天洗澡。“白露”一过,连贪凉的男孩子也都不再光着膀子打赤膊了。

  节气是时光驿站,过隙的白驹奔到“处暑”这站,把岁月炎凉的牒文在此交替。

  处暑这个节气,南方有吃鸭肉的食俗。作为食物的禽类,老饕袁枚在他的那本《随园食单》里将之列为“羽族单”,其中鸭子的做法不下十种。吃鸭子在江南,特别是故吴旧里是有着千年文志的。我国早期著名地方志书《吴地记》里就有记载:早在春秋战国吴越一带,“吴王筑城,城以养鸭,周数百里”。可见筑地养鸭而食,是吴地老传统。

  到了六朝,就是“金陵鸭肴甲天下”。六朝时期的一些史志上都有记载鸭肴。最有趣的是看到在《齐春秋》里有记,说陈军在与北齐军交锋中,陈文帝战前犒军,“炊米煮鸭”,用一千只鸭子大宴将士。这场阵地野炊,“人人裹饭,媲以鸭肉”,士气大振。再战时,陈军攻之,齐军大溃。这大概是败军一方的史官,在正史里写下的最有烟火气的战争小结。那垂涎于对仗一方“钦赐”鸭宴的耿耿于怀,千年后读之反而令人菀尔,甚至能从史书文句中通感到那口口战地大锅热气腾腾的鸭肴余香。

  宋代以后,烹饪鸭肉已经在金陵食肆盛行开来,渐成特产。从蒸、烧、卤到煨、焖、烤,到了明代,出现了挂炉烤鸭、咸水板鸭。明代万历年间的江宁大才子顾元起,七辞朝廷诏命为相,一根傲骨笔挺。不过遁回书房著书立说的他,舌尖还是软的,在他最著名的《客座赘语》煌煌十卷四百六十多篇里,绘声绘色地详述了明朝金陵的地貌交通、山川河流,风土人情、街道坊巷,名人逸事、传说故事,衣食住行、花鸟虫鱼等。特别是谈到吃鸭这件事时,顾才子同样笔底难歇:“购觅取肥者,用微暖老汁浸润之,火炙色极嫩,秋冬尤妙,俗称为板鸭,其汁陈数十年者,且有子孙收贮,以为恒业,每一锅有值百余金。”这几句老饕的信笔,足可见那时鸭宴红火,守得一锅烹鸭老汤秘方的子孙们,已经可以从锅中自取黄金屋了。

  随着明都北迁,烤鸭技艺传至北京,形成如今的北京烤鸭。那时起,南来北往,一鸭可成席。

  吃鸭肉最好的季节是农历八九月前后,正是稻谷飘香、桂花盛开时。鸭肉性凉味甘,入肺胃肾经,有滋补、养胃、除痨热、消水肿等食疗之益。在历经炎夏暑毒后,“处暑吃鸭”这个民间食俗看来确实有它的据由。

  “处暑鸭”的做法五花八门,有子姜鸭、荷叶鸭、核桃鸭、百合鸭等。Ray这次烹饪的是一道橙香鸭脯,搭配小米糜食用,可以更好地养胃安神。

  橙香鸭脯小米糜

  【食材】

  鸭脯:2块  橙子:3个  新鲜无花果:2个  小米饭:1小碗

  玫瑰盐:少许  黑胡椒粉:少许  红酒醋:1大勺  橄榄油:1大勺牛奶、芝士:适量

  【做法】

    鸭脯做法

  1.将鸭脯洗净,用厨房纸吸干水分。

  2.用小刀将鸭脯肉上粘连的筋膜剔净,鸭皮下油脂可小心地刮去少部分,但仍须保留必要的鸭油待用,然后将鸭脯背部切菱形刀;处理好的鸭脯,正反面用玫瑰盐和黑胡椒粉腌渍约30分钟。

  3.锅内不要放油,将腌好的鸭脯有油脂的一面朝下,进行煎制;煎制过程不翻面,把油脂全部煎出,皮呈褐色发脆时翻面,再煎鸭脯另一面稍至变色即可。

  4.烤箱预热180℃,烤盘底部垫洋葱丝,撒少许玫瑰盐、黑胡椒粉和橄榄油,把煎好的鸭脯皮朝上平铺,烤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