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章:写小说是死路一条!

    在绚丽的晚霞之下,安乐坊之中,只见三三两两的百姓正在匆匆往回赶去。

    因为离宵禁尚且还有一段时间,故此除了妓坊还未关门之外,连沽酒的老酒客都还在酒楼之中闲扯。

    随着酒楼外的店招,在醺醺的晚风中微微摇摆着。

    那一阵阵酒香混着脂肪粉的味道,使得这安乐坊愈发多了些迷离之意。

    坊间那不时传来的娇笑丝竹之声,更是让人恨不能与之同乐!

    不过便在如此安逸的环境之中,忽然间只见一个衣着寒酸的书生,似乎有些恍惚的向前走着。

    这幅场景落在旁人眼中,不知为何便让人觉得愈发刺眼起来!

    酒肆之中一位喝得半醉的锦袍员外见状,不由醉醺醺的喊道:

    “三郎,还写话本呢?你不是要做进士么?”

    一旁的酒客闻言,顿时不由轰然大笑道:

    “哈哈,王员外这便是你不知了。这进士嘛,可不就是在话本里做上了么?”

    此言一出,酒肆之中顿时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甚至连坊间的路人,闻之都忍不住笑着骂一句促狭。

    倒不是那王员外之言真的有多么好笑,而是那位淳于三郎实在可以算的上是卢阳县里有名的人物。

    其半生经历在卢阳县之中,就算不是家喻户晓,也算广为人知了!

    ……

    淳于封,本是家中幼子。

    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他排第三,故此左邻右舍常以三郎称之。

    淳于封之父原是县中的一个老西席,年轻的时候也赴过几次科举,但是没考上进士反而将家业荒废了。

    于是淳于老爷在一番反省之后,终于放弃了科举之梦,开始老老实实的以教书为生,这才不至于把家底彻底败落了。

    当淳于封出世的时候,淳于家在安乐坊中,已经有了一处小小的庭院,也算是衣食无忧了。

    可是偏偏这位淳于老爷虽然自家放弃了科举之念,但是平日里却在一直教导着三个孩子,一定要考中进士,光耀门楣。

    故此淳于封的两个哥哥自幼便苦读不缀,却不想因此落得体弱多病。一场风寒之后,便相继离世了。

    这场惊天的变故,顿时便使得淳于老爷一夜白头。

    其老妻更是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不久之后也随两人儿子而去了。

    一时间,本来和美圆满的五口之家,便只剩下淳于老爷带着幼子相依为命!

    本来事情说到这里,淳于封的经历已经够凄惨了。

    但是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

    人倒霉的时候,连老天爷都想踩上一脚!

    淳于封七岁之时,某一日忽然无缘无故晕倒在地,昏睡了整整一天一夜。

    急得淳于老爷差点便去请城外,请金光寺的大和尚回来驱邪了。

    不过还好,在过了一天一夜之后,淳于封自己便醒了。

    醒来之后也毫无异状,县中的小儿医在检查了一遍之后,都夸他身体康健异常,这才让淳于老爷勉强放下心来。

    可是自从此事之后,淳于老爷发现自家儿子忽然食量倍增。

    他起初还以为又是什么恶疾,但是大夫再三诊断之后都说没问题,他这才将此事放下。

    不过食量大增的淳于封,可算是将淳于老爷坑苦了。

    常言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淳于封这食量,简直就像是淳于老爷养了两个儿子一般!

    其实此事若是放在以前也不打紧,可是自从连丧发妻与两子之后,淳于老爷的身体便每况愈下,精力也越来越不济了。

    如此一来愿意请他当西席的人家,便越来越少。而淳于老夫人的离世,也使得家中少了不少贴补。

    这一来而去的,便使得淳于家又败落下去了。

    可能是因为先前二子的前车之鉴,故此在幼子的学业上,淳于老爷也不敢再过多苛责。

    故此淳于封虽然也整日里说着要取功名、考进士,但是实际上一大半时间都是在偷懒、摸鱼。

    淳于老爷在年齿渐高的情况下,也渐渐管束不了他了。

    于是在淳于封及冠之后,想当官想了一辈子的淳于老爷,终于倒在了一场秋雨之中。

    于是乎,淳于家就只剩下淳于封一人了。

    遭遇了人生大变的淳于封,此时虽然心中悲痛,但是尚且还有些少年意气在身。

    于是在料理了父亲的后事之后,他便将老婆本拿出来作为盘缠,准备一举金榜题名,以告慰亡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