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558章 嫩了点

    距离京城南门还有十里,英国公的仪仗停下,朱威跳下马车,对着张维贤拱了拱手:“公爷,多谢!”

    张维贤掀开帘子笑了笑:“已经说过了,同道之人,说别的可就见外了,这事完了之后,我家这小子可就要跟着你了,到时候替我好好管教一番就好。”

    “好说好说!”

    两人丝毫没有去管边上脸色已经黑成炭的张之极。

    等到张维贤的仪仗走远,朱威立马将王二叫了过来:“一会儿到了京城,你要这样……”

    ……

    京城中自方从哲和高攀龙联袂出宫之后,京城的风终于开始刮了。

    而后吏部突然传出消息,今年大计考察与京察者,为大理寺卿高攀龙,和吏部左侍郎阎路。

    一个是东林党,一个是浙党。

    一个是高攀龙,一个是方从哲的人。

    这还不明显吗?

    京察与大计制度的存在,本身目的在于奖优惩劣,使各级官员能够恪尽职守,为帝国统治做出贡献。

    然而正因为涉及了官员的奖惩,结果造成徇私舞弊等结党现象十分明显,在发展的后期已经很难真正实现应有的作用。

    大明前期,基本都如书上记载那样:“长官往往博宽大之名,每届京察,只黜退数人,虚应故事,余概优容,而被劾者,又不免冤抑。”

    也就是说,除了太祖时期,其他时候都是做做样子,最后不看政绩,只看谁没后台。

    而到了万历年间,这京察已经变成了党派排除异己的最佳手段。

    这次是少见的两大党派没有互相拆台,而是共同去对付他人。

    一个朱威能让这两大党派这么重视的根本原因,就是朱威动了他们的根本利益。

    东林党不用说了,内部很多人都跟着朱威赚的盆满钵满。

    方从哲这边则是因为朱威的一系列政策了,方从哲是很典型的儒家人。

    他们守旧,不知变通,拿着圣贤书当做尚方宝剑。

    而朱威弄出来的那个机械研究院,还在宁夏开办私塾学堂,现在又要征调流民。

    所做的一切,都和他们原本的政策相背而驰。

    简单说吧,高攀龙是因为钱,方从哲是因为权。

    这两者也有根本的区别,高攀龙和东林党为了钱,可以不顾朝廷安危,可以不顾大明社稷。

    但是方从哲和齐党浙党是有底线的,京城被李自成攻破之后,殉国最多的,也正是那些曾经与东林党对抗的其他党派官员。

    京城南门。

    很多休沐的官员都穿着便装过来凑热闹,还有一些人是偷偷跑过来的。

    三两人一堆,躲在各个角落窃窃私语。

    而英国公的仪仗,就正摆在城门口,将进出的通道完全堵死。

    不过谁也不敢去说些什么。

    所有人也都不知道为何英国公出去了又回来堵住路,但是看这架势,很多人心里想着,英国公是为了当众再打朱威一次脸。

    “来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