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774章 烧钱的科研!忙碌的徐少!

    龙国,西南。

    一座高大的厂房,伫立在半山腰。

    将厂房建在半山腰,本身就很奇特。

    更奇特的是,厂房还采用特别粗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仿佛是为了确保足够抗震,更像是要保证厂房足够坚不可摧。

    另外。

    山脚下,还有一个宛若鱼塘般的蓄水池。

    秋阳西斜。

    落地的余晖,洒落连绵青山。

    秋风在蓄水池刮起一层层涟漪。

    嘟!

    一声沉闷的声音响起。

    紧接着,嘟嘟嘟的声音,就越发急促。

    这座修建于远离人烟,非常偏远的工厂内,很快便没有任何人员走动。

    警报声过后,洪亮的广播声响起。

    “点火试验,倒计时一分钟准备!”

    紧接着,各种报警灯开始疯狂闪烁。

    不一会儿。

    “10、9、8……点火!”

    轰隆的一声。

    厂房内,喷冒出耀眼的火焰。

    熊熊火焰温度极高,几乎瞬间就让蓄水池内,大量的水变成了高温蒸汽。

    随着新型火箭发动机持续喷射,产生的强劲推力,似乎要将整个厂房掀翻。

    而采用钢混结构,深深嵌入在山体内的厂房,显然不会被掀翻推倒,只是微微震动而已。

    试验指挥中心内。

    虽然隔着厚厚的钢化玻璃窗,而且距离试验台也比较远。

    但火箭发动机持续工作,产生的雄浑轰鸣声,依然能听得很清楚。

    并且从脚底到头顶,能明显感觉有震动感。

    似乎整个大地,都在微微颤栗。

    不过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多久。

    几分钟后,火箭发动机就骤然停车,不再喷冒火舌。

    大地瞬间不再抖动,刺耳的轰鸣声也戛然消失。

    大量的高温水蒸气,渐渐随风消散。

    几乎与此同时。

    一排排监控台前,值守的工程师们,纷纷开始报告。

    “发动机开停车正常,工作时间误差小于千分之一秒。”

    “发动机工作时间段内,各系统工作正常,无异象发生。”

    “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设计指标,比冲在大模型预测范围内。”

    ……

    当专注不同领域的工程师,纷纷大声报告完毕。

    中心内的液晶拼接大屏幕上,很快出现了数据对比界面。

    各项数据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数据,和仿真模拟得出的数据,几乎分毫不差。

    “好!太好了!”

    “真是太好了!”

    范明远很是激动的,扭头看向徐雷。

    眼神无比热切,笑容格外灿烂。

    “用超级计算机搞科研,果然如有神助啊!”

    “照这个进度继续试验下去,我看明年年中,就完全可以定型了!”

    范明远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其他人,也都跟着感慨不已。

    “超级计算机的加入,确实是极大提升了科研效率啊!”

    “要是明年年中就定型量产,用新火箭发射卫星,发射成本起码降低10%。”

    “可不只是成本降低,运载能力更强了后,咱们就能发射载荷更大的卫星和飞船了呀!”

    “以需求为导向成立大型集团,统一指挥协调,又有超级计算机助力,效率果然够高!”

    “这款液态氢氧发动机点火成功,并且稳定运行了520秒,对咱们龙国来说真是意义重大啊!”

    ……

    徐雷微笑看着神情激动的众人。

    火箭发动机因采用的燃料不同,细分了很多种类。

    其中性能极高,且无污染,而且推力极大的,当属氢氧火箭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采用液态氢和液态氧作为燃料。

    不仅燃烧只会产生水,对环境很友好,而且推力还很大。

    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

    氢氧火箭发动机最大的缺点,就是研制困难。

    是否能研制出大推力氢氧火箭发动机,俨然成了能否成为世界顶尖的航天大国的标志。

    古时候就有飞天梦的龙国人,矢志不渝要探索外太空,走向星辰大海,当然不能在航天事业上落后于人。

    从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龙国航天人一直在不断探索研究各种火箭发动机,其中就包括氢氧火箭发动机。

    但不管是哪种火箭发动机,推力越大,对结构设计、制造材料与加工工艺的要求就越高,氢氧火箭发动机的要求更是苛刻。

    多年来,龙国一直努力研究推力室、尾喷管、阀门、涡轮泵等各个关键零件,攻关曲面高精度加工、表面耐高温涂层、超低温密封等技术。

    然而……

    以前受制于科研经费有限、人员不足,不少单位又缺乏密切协调,科研进度并不是很快。

    但自从高层根据徐雷的建议,对科研体系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又加大了资金投入之后,局面就大不一样了。

    尤其是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有了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国产超级计算机,以及各种自研软件的辅助,那真是犹如开了外挂,进展神速。

    如今。

    大推力氢氧火箭发动机,首次点火成功,并且还稳定运行了520秒,自然格外振奋人心。

    它的成功,不仅意味着龙国可以造出更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弹道导弹,还象征龙国攻克掌握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

    在航天工业领域里,完全已经达到了国际第一梯队的先进水准,比原先的科研计划提前了整整十年。

    想想在另一个世界。

    都2013年了,国内才正式启动220吨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准备用于重型运载火箭。

    仅仅只是直径2.5米级、重型氢氧发动机喷管,就耗费了很多年才搞定大尺寸不锈钢部件的扩散钎焊技术。

    直到徐雷穿越前一年,也就是2022年,该型发动机才完成了点火试车,距离正式定型交付使用,都至少还需一两年。

    然而在这个世界……

    现在的龙国,在2003年年末,却已经成功完成了150吨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点火试验。

    虽然只是150吨级,比起米利330吨级,还相差很大,但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重大成就。

    在徐雷看来。

    这款火箭发动机的研发成功,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

    那就是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建议没错。

    调整科研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用成功的案例,验证了新科研模式。

    那么从今往后,科研效率必将大大提升,各种成果将接连不断。

    “150吨级已经成功了,200吨乃至300吨级的,还远吗?”

    范明远看着徐雷,哈哈大笑。

    这一刻,他开心的像个孩子似的。

    “瞧你这高兴样,又不是正式定型了!”

    徐雷瞥了一眼范明远后,便走向总控台。

    到底是不是真的成功,还需要亲自查阅各项数据,徐雷才会觉得踏实。

    而范明远也顾不得跟其他人感慨抒怀了。

    疾步匆匆的,跟在徐雷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