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761章 徐少!你这才是真正的自动化!

    合作?

    建自动化码头?

    肖吉桉有些诧异。

    自己临时决定跟朱建泞来一趟京州。

    主要目的,是想和鼎鼎大名、实力雄厚的徐雷混个脸熟。

    合作能不能谈成,她都觉得是其次的,毕竟很少有见一次面,就谈成大生意的。

    真没想到,现在徐雷竟然主动提出合作……

    “怎么?肖经理不感兴趣?”

    徐雷似笑非笑的问道。

    肖吉桉愣了一下后,连连摇头。

    “不不不,我当然对合作很感兴趣。”

    “可是据我了解,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有自动化码头出现了。”

    “这些年来,全球范围内,也陆陆续续出现了不少,效率是有所提升,但对比起巨大的投资,以及很高的故障率……”

    多余的话,肖吉桉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了。

    显然核心意思就一条,没什么投资价值。

    可即便如此。

    她这一番话,依然让陪同的李达康和朱建泞,都觉得有些尴尬。

    很多人都巴不得能有机会和徐雷合作。

    你肖吉桉嘴上说着感兴趣,但话里话外,不就是拒绝的意思吗?

    当真是世界霸主米利来的,高高在上,瞧不起龙国的科技项目是吧?

    如果这么不感兴趣,那你又来京州找徐少干嘛呢?

    不过……

    徐雷并没有觉得尴尬丢脸。

    被婉拒算什么?

    做生意,哪有一说就成的?

    况且肖吉桉家里搞了很多年的航运。

    自动化码头在很多人眼里,是极为新鲜的玩意儿。

    可是她早就见识过,甚至她家的货船早就用过。

    印象不太好,又怎么可能贸然就答应合作?

    “肖经理,你知道我为什么说,咱们如果合作,是要建全球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码头吗?”

    肖吉桉猜测道:“因为以前建成的那些,都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动化?”

    “没错!”

    徐雷来到码头模型台旁边站定,抬手指向船舶岸桥等模型说道:

    “以前那些所谓的自动化码头,受制于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其实准确来说应该是半自动化。”

    “比如他们的岸桥,依然是需要人的肉眼,去识别集装箱,所谓的自动化,只是将吊装过程简化了而已。”

    “还有用于转运集装箱的平板运输车,采用磁导技术,需要地面铺设磁钉,投资大、维护贵,故障率还挺高。”

    “而且以前计算机技术都不够先进,也自然不可能做出足够先进好用的无人车辆控制系统、码头调度管理系统。”

    肖吉桉略略点头。

    “以前的计算机,运算速率很慢、存储容量也很小,确实没办法运行大型软件,导致自动化程度很低。”

    “如今龙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全球领先,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利用更好的软硬件,做出更先进的解决方案!”

    徐雷闻言笑道:“到底是不是更先进,咱们试一试就知道了!”

    “现在就试吗?”

    肖吉桉有些诧异的笑问道:“我的意思是,你懂如何操作?”

    “当然!”

    徐雷笑道:“虽然我很少来学校,但我一有时间,就会远程参与科研教学活动,包括这个自动化码头项目。”

    说话间,徐雷来到了控制台。

    轻车熟路般的启动电源,陆续启动中央控制计算机、通信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等等。

    随后便在众人好奇的注视下,启动了包括码头调度管理系统在内的,一系列系统软件。

    很快,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

    一辆辆犹如小孩玩具车一样的,平板运输车模型,就闪烁着指示灯,互不干扰的运转起来了。

    有几辆排着队到了集装箱堆砌场,依次精准的在轨道吊下方停好,等装上了集装箱后便前往‘码头’。

    而‘码头’这边的一架架岸桥,正飞快的将运输船模型上的集装箱,陆续吊装下来,放平板运输车上运走。

    将需要卸在这个港口的集装箱吊装完毕后,岸桥又自动执行指令,将运送过来,需要装船运走的集装箱给吊装上船……

    一切都是全自动化的在运行,没有任何人伸手帮助。

    徐雷发布了任务计划之后,甚至连鼠标键盘都没动一下。

    如此惊奇的一幕,让李达康都不由自主的挪步上前,弯腰细看。

    “我的天啊!”

    “没有人指挥操作它们,它们居然就能自动的运转,太神奇了!”

    朱建泞笑道:“这不是神奇,这是科技!”

    “看似没有人指挥操作,其实是计算机在调度指挥。”

    “只是那些一道道指令,是通过无线网络,传递到相关设备,咱们肉眼看不见而已。”

    李达康有些错愕的回头。

    “朱署长,您不是搞外交的吗?您还懂电子科技呀?”

    朱建泞自嘲一笑。

    “经常跟小徐老范他们接触,我自然也就学了一点皮毛。”

    “你要让我讲很深层次的工作原理,那我肯定就外行了。”

    李达康笑道:“已经相当不错了啊!”

    “不像我,看着这些高速自动运转的东西,就只知道很先进。”

    “但具体先进在哪儿、有什么妙用、意义何在,却又说不出来。”

    这时候,徐雷和肖吉桉来到两人旁边。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和物资需要快速运输周转,这便对各大港口码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有限的设备,安全又高效的装卸货物?光靠单纯增加人力和设备投入,显然是不行的。”

    “要是人多车多,反而会让码头变得难以管理,稍不留神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而用高科技提升效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咱们给吊装设备,用上带图像识别、精准定位的技术,就能快速准确识别集装箱,又利用卫星定位、无人驾驶等极速改造平板运输车……”

    听徐雷一番解释,李达康渐渐明白了。

    要想效率足够高,关键在于装卸和转运足够快。

    而不管是岸桥,还是轨道吊,亦或者是其他设备。

    其实吊装速度,已经没有多大的提升空间。

    制约效率的难点,在于转运。

    如今码头上,还是靠司机们驾驶平板运输车,来来回回的转运。

    既然是人类司机开车,就算训练严格、技术过硬,也需要预留不少的安全余量。

    比如在同一时间内,不可能让太多辆车,同时执行转运任务,稍不留神就发生碰撞。

    但用无人驾驶的平板运输车,可就不一样了。

    计算机会实时收集所有车辆的数据,包括速度、位置、方向、轨迹、任务等等。

    而它们每辆车之间,也都会相互实时共享,彼此的一些数据,从而避免发生碰撞。

    因而有中央计算机在实时的调度指挥,肯定就能安排更多的车辆,执行转运任务。

    而无人平板运输车,又能采取最优行驶路线,在确保彼此安全的情况下快速转运。

    如此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