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二章 新的创作计划

    《许三观卖血记》。

    一本陈雨生从大学读到了工作二十多年后,甚至还学着这本小说的文风写过不少段落。

    再加上重生一世,对前世的一些作品似乎记的清晰了不少。

    陈雨生觉得自己似乎可以将其大概复刻出来。

    其实,这本小说不太符合陈雨生的生活环境,但它是最适合让自己达成目标的小说了。

    那么许多困难也就不是不能克服的了。

    主角在丝厂工作什么的,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查书。

    陈家村里还有个几十年前,战乱的时候从沿海逃荒逃到这里,最后嫁在了这里的老婆婆。

    自己也可以带点礼物去问她。

    把自己生活环境中没有丝厂的明显短板给补上。

    至于一个高中生写不写的出这样的书?

    想来有《一个都不能少》做铺垫,大家怀疑也不是太过难以接受。

    再说了,王勃二十多岁就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文学这个东西,从来不是可以讲道理的。

    不服也得服。

    想好了这些填补创作背景的操作。

    陈雨生就开始思考起了如何将自己想要说的东西给完美的融进去。

    想了十几分钟。

    陈雨生觉得可以接着许三观卖血记的结尾来写。

    卖血对方不收,悲伤笼罩了他。

    然后他就碰到了私人血头,去卖血,对方肯收,但看他年纪老,压了他卖血的价格。

    他卖了,结果过了几个月后发现自己感染了艾滋。

    再借着书里的角色将卖血感染艾滋的原因什么的说出来。

    最后许三观在无边的恐惧中独自等待死亡的来临。

    悲!

    要悲就悲个够!

    反正是余桦的小说,没有什么是不能悲的,没有哪个角色是不能死的。

    看看他写的《活着》。

    再看看他当文学顾问的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神厨小福贵,东方神娃。

    简直就是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的最好注释。

    自己给它弄的再悲一点,想来他也不会怪罪的吧?

    对了。

    话说他这本小说写出来了没来着?

    陈雨生突地一怔,看着天花板回忆了起来。

    记得不错的话,他是在92年发表的《活着》,后来活着改编电影,他是编剧,现在应该在当编剧呢吧。

    《许三观卖血记》在活着之后,应该是95年发表的。

    原本准备写短篇,写着写着,思绪不断,写了半年变成了长篇,然后在《收获》发表,获奖不断。

    现在,也就是93年3月份,自己还是安全的。

    就它了。

    至于余桦,这本书也不是他的成名作,只能和他说一声对不起了。

    自己以后要是发展的好,那就想办法补偿他一下。

    “嗨……”

    已经决定写这本小说,陈雨生不由地摇了摇头。

    本来想暂时好好学习,高考完再想写书挣钱的。

    可《许三观卖血记》原着十七万八千字,自己加点内容,差不多得十八万多一点儿。

    为了避免前世那种悲剧的发生,怎么也得在八月份之前把这本小说发表完。

    那么,自己专心学习的计划就可以宣告破产了。

    必须从近期就开始写《许三观卖血记》。

    而要创作,首要条件,创作环境要有。

    想想到自己学校里的宿舍,二十平的房间里塞了二十多个人。

    一个人平均都分不到一张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