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四章 金榜题名

      每年冬闲,家家户户都要腌一缸酸菜,做几十斤豆丝。一是防冬,二是改善饮食,即使大雪封门,长时间出不了家,也能吃上美味的食品。只是,那么大的雪,现在已很难见到。

  所谓豆丝,传统的做法就是将洗净的黄豆、稻谷、小麦兑水磨成浆,滤去杂质,再取“三合浆”放入锅中,边烧边摊,做成一张圆圆的薄饼;然后分别将它们卷起来,切成面条一般宽窄的小块,晒干就成。

  三种谷物的比例,可以根据各自的物质条件和口味予以调节。不管是煮制,还是泡炒,它形如面条,却比面条多了一股浓香。如果在它还是薄饼出锅的时候,卷进咸菜、醮上辣酱,吃起来则更有滋味。

  螺丝也学着做过,可总也没有父母摊得那么圆,摊得那么匀。

  早上,他扛着一箩筐豆丝到后面的空地晾晒。牡丹也在。她正照看着她自家晾晒的豆丝,防止鸟儿啄食。

  麻雀太多,成群结队,一群一群的;而且精灵,这边赶,它们飞到那边,那边赶,它们又飞到这边,象与人捉迷藏一样。好不容易赶走一群,另一群又来了。粮食紧张的年代,麻雀还真是有点麻烦。

  “牡丹,这点豆丝还用照看吗?”螺丝开起了玩笑。

  “不照看,你供我吃喝呀?”牡丹反问了一句。

  螺丝本来想说,“可以啊,我一生都可供你吃喝,可你愿意吗?”话到嘴边,他又生生地咽了回去。男人也要学会矜持。便改口道,“你马上读大学,当干部,还在乎这点粮食吗。”

  “取笑谁呢?你不是也一样吗?”一阵寒风袭来,如同冰冷的钢刀,能刺进人的骨子里。牡丹打了一个寒颤,下意识地抱紧了双肩。

  “外面太冷了,你回家去吧,我顺便帮你照看一下就行了。”螺丝关切地说。

  “那好吧,我等一会再来。”牡丹边说边缩着脖子走了,或许是急着回家加件衣衫。

  螺丝则想了一个办法,找了根长长的细细的竹竿,拿在手里晃来晃去,麻雀偷食的机率大大减少。

  傍晚,雪说来就来。它漫天飞舞,飘飘洒洒,悄无声息,越下越大。偶有呼啸而过的北风,才会打破它的寂静。

  瑞雪兆丰年。人们祈求病虫害都能被消灭。

  雪停了。太阳出来了。阳光洒在雪上,大地散发出一片耀眼的光芒。

  街北的池塘冻住了,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一群少儿欢欣雀跃起来。他们在冰上嬉戏玩耍,有的打着雪仗,有的学着溜冰,有的还踢起了毽子。谁要是滑倒了,就会引发一阵哄堂大笑。

  春天的脚步悄悄走来,春节临近了。

  各个小队给每个农户一一结了帐,盈余户都分到了钱,超支户也预支了过年必需的现金。社员们买鞭炮、贴春联、做新衣、办年货,沉浸在迎春的喜庆之中。

  “嗬……!我哥考取了!我哥考取了!”大葱的弟弟小四在街上蹦蹦跳跳地高喊着。

  大葱刚刚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即将进入省城的名牌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专业。

  消息传开,有羡慕的、嫉妒的、漠然的,当然啦,最多的是替他高兴。

  大葱激动得一晚上都没有合眼。他幻想着住进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过富足的生活,干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有锦绣一般的前程……。他也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任何时候都得勤奋努力才行。

  牡丹坐不住了。她想为大葱道声贺,更想打听一些有关招生的信息。看到那份精美的、而又带点神圣色彩的录取通知书,她的眼睛直了,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回到家,她心里象猫抓一样,既眼馋,又难受,恨不得将大葱的录取通知书据为己有。她想大概自己已是名落孙山了吧。失意和无奈的情绪侵扰着她,让她不得安宁。期望值过高的时候,往往被期望所覊绊,而难以自拔。

  “牡丹,家里的盐完了,你上街去买点?”母亲准备做饭了。

  “不去,要去你自己去。”一向顺从的牡丹竟然任起性来。

  “那就莫吃饭了。”母亲没好气地说。

  “不吃就不吃。冇得盐,你也吃不成。”牡丹又淘气地撒起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