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9章 9

    建兴四十九年,中秋。

    敦煌城灯火通明,辛艾坐在牛车上,晃悠悠的跟着阿娘一起去拜月楼。

    看着窗外低垂的星空,满月当空,银河变换,辛艾感慨居然已来一年有余。

    去年那阵子免于去县学,在周围四处晃荡了一个来月,对时局稍微有了些了解,还没找到机会搞点事情,好日子就灭于李暠之手。

    说起来还挺曲折离奇。

    辛景闲来无事找她借经书,虽然心疼不舍,毕竟是自家阿兄,左右出不了家门,便借了。

    李暠自成纪回来后,又来他们家借书,和辛景在书房聊天时看到那本《光赞般若经》,发现是王羲之手稿,如获至宝。

    于是辛景也知道自己妹妹突然热衷于抄佛经是为什么了。

    阿兄都知道了,阿父知道还远吗?

    最后连书斋老板都知道她捡漏了经书,直呼大亏。

    可恨的是李暠几次三番借口最终还是把书借走,如今一直没还。

    阿父觉得被骗,一怒之下又把她送去县学。

    每每在县学看到那俩人的脸,她都觉得很生气。如今都知道她有王羲之手稿,想借来一观,结果书压根没在她这儿,大家还以为是她的借口,不愿意借。

    刚抬手扶额,还是要像个办法把书要回来,阿娘就在唤她:“到了,下车吧。”

    手脚并用麻溜的爬下来。

    辛卢氏用手指戳了下她脑袋,道:“祭品呢?”

    “哦哦哦。”想事情太入迷,忘记把祭品拿下来了,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车后的人,喊到:“浣奚,来搬祭品。”

    “你呀,叫你干点事,就喊浣奚。”辛卢氏调笑道。

    “阿娘,那么大个望月,艾娘实在搬不动啊。”

    还以为阿娘会体恤她年纪小,没想到望月最后还是落在她手上,搬去拜月楼。

    辛艾紧跟着辛卢氏,小声道:“阿娘,阿父之前那么反对我抄佛经,为何咱们每年中秋还要来拜月楼祈愿啊?”

    辛卢氏低头看了她一眼,道:“你还小,应以儒学为主,知理明智,阿父阻你不过是怕你过度沉迷佛门,将来万事皆空。世俗虽繁,可我们这样的家族,繁才是生存之道。拜月祈愿是自省,明白自己要什么,不必过于刻意。想要事成,关键在于人。若所求皆有应,所愿皆能成,又何来生灵涂炭,流离失所?佛说人生八苦,求不得便是其中之一,拜佛不一定信佛,佛家还有很多做人的道理。

    艾娘,你要记住,儒家才是根本,必须读书明理,先做人,再修行。”

    辛艾点头,佩服辛卢氏的明智。她来自未来,建立了完整三观,才对佛祖无所求,原来古人也并不是那么信佛的呀。她纯粹因为艺术追求,是她忘记在他们眼中,还是一个垂髫小儿。

    拜完出来时,发现浣奚一脸慌张,辛艾刚想问她怎么了,才看见路上站了不少兵卒。

    兵卒们面色肃杀凝重。

    辛艾心道不好,这是有事要发生。抬头看了一眼辛卢氏,怕她担心慌乱,只好搓着手臂道:“阿娘,果然没到八月十五就变天,这会儿艾娘觉得有点冷,我们快回吧。”

    辛卢氏还没反应过来为何会觉得冷,就被她拉着往牛车走去。

    辛艾小心的观察兵卒们表情,见她们离开并没有要阻拦的意思,于是大胆的让车童驾车离开。

    俩人刚到家,便听闻敦煌城关了城门。

    辛纳见两人无事,叮嘱道:“最近不要到处跑。”带着辛卢氏回房了。

    辛艾看着辛景,挑眉示意询问。

    辛景小声说道:“最近不太平。”

    “到底为何不太平?”辛艾无语,问半天这不是什么也没说嘛。

    辛景看着她纠结的小脸:“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说有些事你可能说准了。”

    “什么说准了?”辛艾想她到底说过什么。

    辛景皱着眉,若有所思,转身走了。

    ???

    辛艾回到房间,叫来浣奚。

    “可有收到尹姐姐来信?”

    浣奚点头:“有。”从袖子里抽出来,递给辛艾。

    她仔细看了信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于是随意回信一封,交给浣奚。

    等浣奚走了,她从柜子里翻出手札,看看是否有什么内容是她遗漏了。

    361年,政局混乱,她脑海里只记得王羲之这一年去世,其他小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具体事还真是一无所知。

    等等,王羲之去世的话,那她那本《光赞般若经》岂不是成绝本了?

    不行,说什么明天她都要去找李暠要回来。

    接连几日在县学都没见到人,问辛景就支支吾吾,直说不好说。

    好不容易等到下学,拉着辛景就往外走。

    “那你陪我去他家。”她今天非要拿到书不可。

    “干什么?”

    “你私自把我的书借给他,还没还给我呢!”

    “最近不太平,不要到处乱走。”

    “我又不出敦煌城!你不和我去我就自己去了!”

    辛景无奈,怕她真自己去惹出什么事,“行行行,去了你要好好说话,书我去帮你要。”

    “你能要回来,我就不说话。”呸,鬼才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