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92章

    大夏天,阳光白亮亮的,晒得人满头是汗头昏眼花。

    唐国强兄弟俩对视一眼,都觉得是不是天气太热,他们给晒出了幻觉,不然侄女说的话,他俩怎么听不懂呢?

    “咱们村子依山傍水,既有山地也有平原,总体的林地耕地面积不小,但有些田地打理得很毛糙,我猜,是因为村里很多壮劳力出门打工或者做小生意了,田地都是老人在打理,对不对?”唐粒问。

    “可不是,甭管是去深市打工的,还是去沪市做早点的,一年都能挣不少钱,他们不在乎田地里那些出项,老人孩子有点大米蔬菜吃就得了。”唐国强说。

    “要不是你婶子一心指望孩子考大学,要我说,现在这年头,出去干点啥不比土里刨食挣得多。”唐国成话语间难掩艳羡。

    “土里刨食未必就挣不来钱。”唐粒笑道。

    接着她就把自己的设想说了一下,把村里愿意出借的土地都租下来,山上种果树,树下养鸡,鸡粪做肥料,地里种蔬菜瓜果,形成循环型的绿色生态农业。

    唐粒从包里掏出几张报纸:“你们看,这是珠三角的桑基鱼塘种养殖模式,这是南边正在进行试验的猪沼果生态模式,这是北方的四位一体生态模式,而咱们要结合自身优势,走一条林下鸡地上果的新模式。”

    “果树下面养鸡,倒是可行。”唐国强犹豫了下,接过报纸,“可这该多少钱呐?”

    唐国成也接过一张报纸:“地倒是应该不少人愿意租,且不说咱没这么多钱去租地,就是租下来,我一个人也种不下来呀,可要花钱雇人种的话,也划不来呀。”

    祁振靠在树下慢悠悠地吃西瓜呢,闻言插了一句:“肯定要引进设备搞机械化,条件成熟还可以挖沼气池,能源和肥料问题一起解决。至于人工,种植和采摘的时候集中雇一批就行了。”

    还要引进设备,搞机械化,还要挖什么找什么池的,这听起来可都是钱呐。

    “这得花多少钱呐,能挣回来吗?”唐国强还是最关心钱的问题。

    于向文哧啦哧啦啃完一块瓜,一甩手把瓜皮扔田垄上,边拿手绢抹嘴边说:“钱就不是您该操心的事,小糖粒今天撺掇我俩过来,不就是为了让我跟祁振投钱嘛,放心吧,投,我俩肯定投!”

    祁振看他一眼,忽然指指地里:“于向文,看那里,是不是有个特好的西瓜?”

    “啊,哪里?”于向文扭头看了两眼,下意识往前走了两步,“哪儿有特好的西——”

    好嘛,一句话没说完,脚底下一滑,他就载进瓜田里去了。

    他踩着自己扔的西瓜皮了。

    “祁振,你他妈的是不是有病?”于向文狼狈地在瓜田里挣扎,“你甭想我搀你回去我跟你说!”

    “随地乱扔垃圾,这就叫自食恶果。”祁振笑呵呵地,把瓜皮跟唐家兄弟俩的瓜皮放一起了。

    西瓜皮是可以吃的,哪怕不吃,也是喂猪的好东西,哪能随地乱扔呢。

    当然,要于向文不作死地喊什么小糖粒,祁振顶多喊他把西瓜皮捡回来。

    “没错,钱不用你们考虑。二叔,三叔,我只问,要让你俩养鸡,种果树种蔬菜,当然,咱们要种肯定不是种普通的果蔬,水果要种杨梅、草莓、火龙果,蔬菜嘛,番茄、芦笋、西蓝花。总之,别的不用管,你们只管把鸡养好,把东西种好,出钱,销售,都是我们的事情。我给你们每家五个点的股份,你们要有钱,投钱的股份另算,怎么样?”唐粒说。

    “要说只管养鸡,那我肯定没问题,几十只是养,几百只,那就是多费点功夫人力嘛。”唐国强首先说。

    唐国成倒是有些犹豫:“种地我肯定没问题,只是你说的这几个东西,我不熟悉……”杨梅本地倒有人种,可草莓,火龙果,唐国成见都没见过。

    “放心,全国各地,哪儿有这些东西的,我都打听好了,包括报纸上登的搞生态种养殖模式的农场地址,我也都打听好了,只要你们同意,我会出钱先让你们去各个农场学习几个月的。”唐粒说。

    养个鸡,种个地而已,居然还要去学习,而且一学就要学几个月?

    唐国强兄弟俩都惊呆了。

    不过想想报纸上搞生态农场致富的那些人,再想想唐粒许诺的五个点的股份,兄弟俩又隐隐觉得,这辈子怕再碰不上这样的发财机会了!

    尤其是唐国强,他之前养鸡,也曾想过要能养个几百只,上千只,乃至上万只,他就发财了。可鸡苗,饲料,人工,哪哪都要钱,老实说,他空有想法,他没办法实施呀。

    现在大展宏图的机会就在眼前,他甚至不用承担什么风险,那还犹豫什么,干呐!

    “干,老三,咱们干了!”唐国强拍拍唐国成的肩膀,“没准明年咱们就能自己买上电视机了呢!”

    “行,咱干!”唐国成笑道,“我听说城里人还买冰箱,大夏天的,西瓜往里一放,拿出来就跟冰棍似的,那多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