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四章 巧计攻心 城下对峙

      
张淳回到营地,裴元绍赶紧上来问和谈的结果。
“张将军,谈得如何?他们可有投降的意思?”
“不好说,我看那刘焉不善决断。而且那个叫田丰的谋士,似乎对我们颇有芥蒂,防备心很重。”张淳说到这里,才觉得好像田丰这个人的名字很熟悉。不就是劝袁绍别和曹操打仗的那个田丰吗?好像后来袁绍打败回来就杀了他。
怪不得说话有点冲劲,一个谋士不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是不行的。张淳在心里笑了笑。
“那怎么办?”裴元绍问道。
“继续做好攻城准备,如果三天之后没有结果,我们就攻城!”张淳回答道。
相比起张淳,刘焉的内心才是最纠结的。投降的条件可以说是开得非常宽厚了,不杀人,不罢官,连钱财都不要。但是他还是担心,担心如田丰所说的,万一张淳失信,投降后不认账怎么办?
于是第一天过去了,张淳没得到回复,第二天也过去了,还是没有回复,第三天下午,城里送来一封信,刘焉希望张淳再给三天时间。
“这......事有蹊跷啊!”裴元绍觉得不对劲。
“嗯,这明显是缓兵之计,但是三天时间,他们能干什么呢?”张淳思忖着。
想了半天,两人都没想出什么合理的解释,张淳叹道:“唉,要是彭济先生在就好了,我们黄巾军的谋士怎么那么少呢?”
“张将军不知,那些读了些书的人,都自诩忠孝之士,以加入我们黄巾军为耻,所以招贤榜文贴出去,都没几个报名,报名的也都是些没有真才实干的人。”裴元绍无奈道。
“那彭济先生是怎么加入我们黄巾军的呢?”张淳问道。
“他是天师旧友,又受了党锢之祸,所以会与我们为伍。”
“党锢?”张淳对这个词也有点陌生,不过大概从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一点点,应该就是对一些知识分子的身份禁锢,比如不准考公务员,不能参军之类的。
“三天时间,在城里是绝对掀不起什么风浪的了。那在城外呢?幽州哪里还有军队吗?”张淳又问道。
“幽州的确还有一支军队,而且实力还不容小觑。”裴元绍回答道。
听了这话,张淳大吃一惊,“真的?”如果真有那么一支劲旅,在这个时候过来支援,那他们不就功亏一篑了?
“那是中郎将公孙瓒的辽东军,不过他应该不会来支援的。”裴元绍又说道。
公孙瓒这个名字张淳自然知道,诸侯争霸的时候,公孙瓒就是占据的幽州,赵云最早还跟过公孙瓒呢。
“为什么呢?”张淳疑惑道。
“你看!”裴元绍指着幽州地图,对张淳说道:“因为关外没有长城,公孙瓒陈兵辽东的主要目的是威慑东部鲜卑和高句丽的外族,所以他根本无暇西顾。而且辽东远在千里之外,回援也是无济于事的。”
“是啊,我要是手握重兵,又驻扎在那么偏远的地方,那日子不是过得和皇帝一样?干嘛要回来为你们拼死拼活?”张淳也觉得公孙瓒出兵支援的几率很小,即便几率大,三天也不够他赶路的啊。
“东边没有援军,西边有没有呢?”张淳指着地图问裴元绍。
“嗯......这个......听说有一支鲜卑军队,经常在代郡和上谷的西北部活动,如果他们来支援幽州的话,以骑兵的行军速度,两三天确实能到达。”裴元绍说道。
“莫非......”张淳的猜测,正是田丰的计策。
傍晚时候,黄巾军列阵集结,在四个城门外分别派了数千士兵,盾兵在前,弓兵在后,朝着城里,射了三阵箭雨。守城士兵还以为黄巾军要攻城了,急忙通知刘焉。
没想到射完箭,士兵们就撤了,这可让守城的官军感觉一头雾水。过了一会儿,大家才发现,这些箭上,都绑有纸条!
打开纸条一看,写的内容是:
一、守城军士若投降,每人赏粮五斗,遣散回乡。
二、城内百姓若投降,贫者均田,富者留财,均不上缴。
三、文武官员若投降,官加一等,俸禄加倍。
这三句话,基本就是和谈时候张淳承诺过的事。现在直接像传单一样发给了士兵和老百姓,兵临城下,又被围了几天,城里的人收到这些纸条的时候,心里肯定是有波动的,这就是张淳的攻心计。
容不得刘焉多做反应,第二天一早,张淳大军集结,压在城外,各个城门都派出几个嗓门大的士兵,骑马朝城墙上大喊:“午时一到,即刻攻城,投降有赏,顽抗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