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955章 捆绑国人

    吴国有两个杰出的经济学家,一个是计然,一个是范蠡,二人是师徒关系。

    计然且不说,范蠡在历史上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在范蠡去世后,逐渐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画像……

    关于吴国经济方面的事情,庆忌就经常听取计然和范蠡的意见。

    说真的,庆忌更倾向于拜范蠡为太宰,执掌国政。

    只是范蠡想成全自己的至交好友文种,这才刻意不受。

    范蠡官居御史大夫,为三公之一,本就是卿相级别,位极人臣了,又何必非要当太宰不可?

    “大王,臣有事启奏!”

    范蠡手持牙笏站了出来。

    “请讲。”

    “臣近日来寻访民间,发现黎庶多有烦恼之处。如,钱财放于家中,偶尔有失窃、遗落,商贾行商,或黎庶投奔亲戚,往往带着许多钱财,多有不便。”

    顿了一下,范蠡又道:“得益于我大吴民生大治,这路上虽无强盗杀人越货,也无坑蒙拐骗之事,路不拾遗,但终究不方便。”

    “再者,如放贷之事,民有欲从商者,或商贾欲做大者,奈何没有本钱,只能耗费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光阴从头做起,积攒财物。”

    “民间有放贷者以及当铺,大行其道,往往坑害黎庶,使人上当受骗,或是背负沉重债务。”

    “还有就是,黎庶藏富于其家,钱不能生钱,跟不上时事之变化,其家中钱财恐怕贬值……这是国人所忧虑的地方。”

    “有鉴于此,臣以为我大吴可设立钱庄,使民将钱财寄存于钱庄中,待到要用时,这才取出。”

    “凡存钱于钱庄,皆可给予凭条一张。存于钱庄之钱,可有利息。”

    “按照不同的年限,给予不同程度的利息。如存一年的利息为百分之二,存两年的利息为百分之三,存三年的利息为百分之四。”

    “再往后,以百分之四的利息为准则,五年、十年、二十年的利息,皆为百分之四!”

    “为避免黎庶有还不起贷款的情况,钱庄需派人酌情而定,根据黎庶个人财产,再考虑放贷之多少。”

    “善。”

    庆忌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其实,这个事情庆忌是跟计然、范蠡商量过的,而且有了具体的方案,只等着实施下去了。

    钱庄,就相当于现代的银行了。

    在古代,长期存在的多元化货币制和多种货币混合流通状况,使货币兑换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

    兑换业务则自西汉开始出现,到唐宋有所发展,始由金银店、柜坊等兼营。

    元及明初,政府欲专行纸钞,民间仍用银锭和铜钱,银、钱、钞三品并行,多种公私机构商号兼营兑换业务。

    范蠡所提出的存钱利率,还是非常高的。

    要知道,后世的邮zheng银行存款利率:存款一年的利率为1.78%,存款两年的利率为2.25%,存款三年及以上的利率为2.75%。

    比起这,吴国的钱庄绝对是真正惠及民生了。

    “大王,钱庄还可充当当铺,凡黎庶要典当值钱的物件,皆可前往钱庄兑换。”

    “不过,典当的物件要收取一定的托管费,就按照存钱利率来,若过了一定时限,物件之原主人不来换回去,则该物件自动归钱庄所有。”

    “善。”

    这对于钱庄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毕竟,典当的物件能兑换到的钱财,必然是大打折扣的。

    为了防止打眼儿,钱庄必须派出专业人士鉴定。

    而且要制定一份合同,签字画押之后确认,这才能正式生效。

    范蠡又道:“大王,钱庄可减半兑换业务,黄金兑换五铢钱,五铢钱兑换黄金,等值,钱庄可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跟存钱者要取钱一般,兑换者要缴纳千分之一的手续费。若取钱低于一千文,则不收费。”

    “另外,钱庄还可兼办放贷业务。”

    “根据不同的时限,借贷之人要连本带利把钱还给钱庄。”

    “如借半年到一年,利息为百分之三,借一年到两年,利息为百分之四,借两年以上,利息为百分之五!”

    “善。”

    这还算是较为合理的。

    毕竟,放贷的利息不多一些,怎能维系钱庄的运转?

    怎能为国库增加额外收入?

    存款、储蓄、放贷、典当,这就是吴国钱庄的基本作用了。

    庆忌环视一周后,看着朝堂之上的群臣,缓声道:“二三子,从今往后,钱庄设立,进行国有化,挂到治粟内史治下。”

    “凡放贷、典当之事,禁绝民间有人以此谋生,若有发现,严惩不贷,一律抄没家产,举家流放!”

    对待民间放贷、典当的事情,庆忌还是深恶痛绝的。

    时至今日,吴国的商业这般发达,还衍生出了一些让人不齿的行当。

    譬如典当行,以及一些商贾、土财主甚至是贵族放高利贷的情况。

    这导致不少的黎庶吃尽了苦头,甚至是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