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七十六章 骗

    乔道清想出一条妙计,卞祥和孙安听后连连点头。

    一天后,章县尉的家丁章勇骑着马匹疾驰而去赶奔威胜州府城。

    到了府城之后,章勇哭丧着脸冲到府衙门前,喊着:“紧急军情。”

    他那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和歇斯底里的吼叫把府衙的差役都吓了一跳。

    有名虞侯赶紧过来呵斥道:“你是何人,在府衙重地大喊大叫成何体统?”

    章勇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大人,有紧急军情啊。现在有一伙反贼正在围攻沁源县城,我身背方县令的求救信前来搬救兵。”

    “什么!光天化日之下哪来的反贼?”虞侯问道。

    “似是从绵山那边过来的,足有四、五千人,县中守备军力量不足,小人来之前城中大户已经把家丁派上去守城了,方大人也正在组织城中青壮。此事可耽搁不得啊。”章勇说到后面已经带了哭腔。

    那虞侯见他不似作假,哪还敢耽搁时间。

    将章勇带到衙门之后让他等着,自己则拿着方县令的求救信赶紧去找太守董士武。

    董太守听到此事后不由得大吃一惊,威胜州管辖范围内有几股山贼他是知道的,但以往只是袭扰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没听过他们敢于攻城啊。

    取过方县令的信搭眼一看便知是属下的笔迹,再看内容他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信上说贼人数量有两万之巨,且多有着甲之人。要知道在大宋律中规定藏有五领纸甲即可视为造反,方县令信中所说着甲者不下五千是怎么回事。

    想想就觉得不可能,五千领甲胄怕是整个威胜州都凑不出来,一伙山贼有什么本事能弄到。

    “送信那人怎么说?”董太守问道。

    “大人,那人说有四、五千贼人攻城。若不是沁源县城墙较高,再加上那些贼人打仗不成章法,城怕是早就破了。”虞侯说道。

    “嗯,这次听着倒是合理。把他带上来我亲自问一问。”董太守说道。

    很快,章勇就被带到董太守面前。

    他先是表明自己是章县尉家丁的身份,随后将县城的情况一一道来。

    董太守听后连连点头,觉得这人的说法反而符合情理。

    两万反贼、五千披甲之士,你方县令当那些山贼是北地边军呢?

    尽管方县令为求救兵信写得不靠谱,但贼人攻城该去救还是要救一下的。

    不管怎么说沁源县也是他的治下,真出了事自己也要担一份责任,再说他本人和方县令还有同窗之谊,伸一把手是应该的。

    于是董太守立刻找来威胜州马步军都统制廖利文,让章勇把事情复述一遍。

    最后,他说道:“廖将军,于朝廷你我有守地之责,于方县令有同僚之情。这次贼人围城,还是要去解救一番,哪怕不能将那些贼人剿灭也要解了沁源县之围啊。”

    “大人,四、五千山贼并不是小数,若取剿灭的话需要动用府城守军,而且考虑到实际情况,怕是左右厢军也要带走一支。府城……。”廖利文说道。

    “廖将军放心,府城墙高城厚,只防守的话轻易不会被人攻破。倒是沁源县那里形势危急,出兵之事刻不容缓啊。”董太守说道。

    “末将明白,这就回去整肃军备。不过,最快也要后天才能出兵。”廖利文说道。

    “廖将军,沁源县距离府城并不太远,粮草物资可由厢军押送,尽量快些出发吧。”董太守担心同窗好友的安危,语气坚定的说道。

    “末将遵命。”廖利文说道。

    “下去准备吧,得胜归来时本官为你请功。”董太守说道。

    廖利文赶紧起身施礼,感谢他的提点之恩。

    客套几句之后,廖利文赶回军营擂鼓聚将,将威胜州的大小军官聚在军营商议救援之事。

    其实也没什么好商量的,无非就是手下的各位军官把手底下能打仗的人数报上来统计一下,然后再决定带多少厢军。

    不得不说大宋与辽国间因为澶渊之盟和平百年,导致军务废弛,真正能打的还是不断与西夏作战的西军。

    靠近辽国的地方守备军吃空饷,冒名顶替这样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有战斗力的军兵能有名单上的四成就算不错。

    但威胜州毕竟是州府,本身的守军数量并不少,因此在统计之后尚有五千可战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