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805章 杜位说留迹(3)


    神会:“今晚江中风高浪急,我们索性到那庵堂去求宿吧。”

    惠能略思了一下,道:“好,我们就在这小庵里借一宿。”

    小庵的住持正在打坐参禅,听守门小和尚禀报说有外地僧人到来求宿,便速从蒲团站起,快步出至大门口迎接。

    他见来者中有一老佛长髯飘皑,气宇非凡,心中嘀咕:“这是何方高僧呢?”

    神会上前来,恭敬地送上了佛家文牒。

    住持拆开一看,“哟,来人竟然是禅宗六祖!”马上跪地叩拜:“不知师祖驾临,有失远迎,乞望恕谅。”

    住持领众僧人向六祖惠能叩拜之后,带着他们走上了小山冈。

    这小庵占地不多,只有几间低矮的青砖瓦房,跟法场宏大的宝林寺相比简直是天渊之别。

    住持将六祖惠能一行人迎进小厅里坐下。

    小僧捧着沏好的香茶。

    六祖惠能捧起茶杯,置于嘴巴,呷了一口,感到口感甚差,不禁皱起了眉头,低头望着杯子,在晃动的松脂灯下,见里面的茶水异常浑浊,有如黄汤一样。

    住持看到惠能这副表情,推知他之所想,直言问道:“师祖,这茶的泥味太重,是吗?”

    六祖惠能点头:“是呀。如此浑浊之水,怎能用来泡茶呢?”

    住持脸上露出无奈之色:“在我们这小庵里,僧人平日煮饭与饮食都是用西江水的。如今西江是洪水期,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太多,我们将挑回来的江水放到水池中静置很久,即使打过明矾,但那些泥沙亦不能完全沉淀下来。”

    “唉,长年累月饮用这么浑浊的江水,可真是苦了你们,”禅宗六祖不解地问,“你们这里山碧水清,钟灵毓秀,为何不在庵里打井取水呢?”

    住持:“我们寺的僧人也曾经在庵里打过井。”

    六祖能:“既然打了井,那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不饮用井水呢?”

    住持叹了口气:“井虽然打了,却没有泉水涌出。”

    六祖惠能:“你带我去看看。”

    “好,”住持带着六祖、神会等人步出小厅,在门前不远处,见有一口方井,四周的灌木因缺水而变得枯黄。

    此时天色已黑,往下望去,井里只是黑黝黝的一片。

    庵里小僧点燃了火把,探到方井里面。

    六祖惠能看到:由于泥沙的淤积,此时井底仅有几尺深,并可见到泥沙泛白,显然,这口井早已干涸多时。

    六祖惠能道:“既然井中无水,你们为何半途而废,不再深挖下去呢?”

    住持解释道:“这里濒临西江,地势低洼,按城里其他地方挖井的情况来看,仅挖至几尺,便会有泉水不断涌出。我们曾经将这口井深挖数丈,但仍然干涸无水。”

    六祖惠能:“我佛讲的是缘,世间万物与我佛俱是有缘。水也是灵气之物,我们若然跟它无缘,纵然深挖百丈,也不会有泉水涌出的。”

    神会若有所悟:“啊,原来是这样!难怪这山冈上草木不多了。”

    住持一脸的无奈,摊着双手道:“看来上天注定,我们这庵里的僧人以后都要喝浑浊的西江水了。”

    “我看倒也未必,”六祖惠能摆了摆手,说,“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虔诚祈拜,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效的。”

    住持点头:“六祖讲得有理。”

    六祖惠能先作了斋沐,率众来到了枯井旁,亲自点燃了香烛,

    焚香过后,六祖惠能喃喃有道:“若是苍天有灵,有意纾解我等僧人之困,望杖下涌出甘泉。”言罢,将锡杖高举,往枯井用力一插。

    “嗤”的一声,虽不是天鼓雷音,却是有如黄钟大吕,众人俱感到耳膜震响。

    那锡杖竟有裂石开碑之力,将堵着泉眼的顽石一插而穿。

    六祖惠能将锡杖往上一拔,有股清泉即从洞眼中汩汩喷涌而出,引来了围观的人齐声欢呼。

    喷涌出来的泉水十分清澈,很快就将那枯井灌得满满的。

    住持用瓜瓢将井中的水酹了一瓢,凑到嘴巴上,尝了一口,异常甘美,荡气回肠,有如醇酒佳酿,便兴奋得连连击节,称赞道:“好井水,好井水!”

    庵堂的僧人争先恐后地品尝井水,觉得如同清泉醇酿,甘美无比,一个个喜不自胜,笑逐颜开。

    住持向六祖惠能道:“师祖驾临,一杖之下,引来甘霖,果真是佛法无边,这是我们佛门的福气呀!”

    六祖惠能却满怀深情地说:“佛家之地,喜得甘泉。这全仗你等平日行善乐施,普度众生,这可说是善果初绽吧。”

    住持兴奋得满面通红:“师祖今日到来,令我们这小庵增辉。”

    六祖能环看四周,说:“这山冈本是土壤肥沃,但由于以前缺水,引致草木不长,太荒芜了。如今,井里有甘泉涌出,我们在这岗上多种些花草树木吧。”

    “好呀!”住持老脸上笑靥绽开,“但是种什么花木好呢?”

    六祖惠能:“岁寒三友,以梅为首。我看这土壤最适合种植梅树。”

    众僧听后,皆说这山冈上种植梅树最好。

    翌日,六祖惠能亲自动手,带领着众僧在庵堂四周种植梅树,随后返回新州故里,不久便圆寂于家乡。

    说来奇怪,以井水浇灌的梅树,犹如洒落甘霖,昂然挺立,生机盎然。

    从此,这庵堂被梅花包围着,每当冬日,梅花迎着朔风,怒放盛开,点点红艳,蔚为奇观。

    六祖惠能以锡杖引水及“插梅为标记”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在民间广泛流传。

    人们为纪念六祖惠能曾在城西小山冈种植梅树,将那小庵扩建,创建了“梅庵”。

    梅庵里的那口枯井从此有甘泉涌出,千年不涸,被世人誉为“六祖井”。

    梅庵门两旁的石楹联:

    梅挹泉光浮白上

    门排山色送青来

    梅庵凭着六祖惠能在此插梅而蜚声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