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9章 上门要债

    “村里人传得有鼻子有眼,分明是你们掏了一笔银子送老二去了书院。你们有钱去书院,却没钱还债。这是哪门子的道理,我不管,把那五两银子还给我。”

    老妇人这话落下,院子里的几个债主纷纷附和。

    卫父不在,杨氏一个人吵不过她们,正要拿扫帚赶人,沈秀站了出来,“娘,这是怎么回事?”

    杨氏见来了帮手,底气也足了一些,“她们不知听了谁的闲言闲语,非说老二去书院是付了束脩的,然后吵着来要债。”

    “娘,家里欠了多少银子?”沈秀低声问道。

    杨氏的声音也不由得低了下去:“家里一共欠了二十多两银子。老二上次回来把在酒楼的工钱全给了我,一共有二两银子,本来想着等麦收以后,把家里的粮食卖掉一些,怎么也能凑笔银子还她们。没想到她们今日就来要债。”

    “娘,既然人都上门了,那就把银子给她们吧!早还早了。”沈秀道。

    杨氏没好气道:“可是家里只有二两银子,怎么还?”

    沈秀当着众人的面,从怀里掏出二两银子,“这二两银子是我卖帕子得的,加上相公的那二两银子,便是四两,先每人还她们一两银子吧!”

    杨氏没想到沈秀能拿出二两银子,当着众人的面,她不好问这银子从哪来的,只好心里暗自琢磨,难道是卖狐狸皮剩下的钱。

    几个债主看见银子却是眼都亮了,老妇人也就是卫宴的大伯娘当先道:“那就依老二媳妇的意思,先还我们一两银子!”

    她们也清楚卫家的情况,如今过来要债,一是听了别人的闲言闲语,二来就是家里因为借出去了银子,有些不宽裕,所以来吵嚷一顿出出气。并不是一定非要他们今日把钱还清,毕竟大家同属一族,还有血脉关系,不会做得太过。

    杨氏知道借钱要还的道理,便回屋拿了卫宴给的二两银子,连带着沈秀的二两银子,一起分给了她们。

    沈秀等她们拿完银子便道:“这银子一是我做绣活得来的,二是相公在县城做账房的工钱。大家别听风就是雨,相公去书院读书确实是免了束脩的,不信的话,去书院打听一下就知道了。至于剩下的银子,我们肯定会还的,毕竟相公是读书人,以后要考秀才和举人,不能不顾及名声。”

    几个债主不由对视一眼,她们也都知道卫宴聪慧是出了名的,将来未必不能考上秀才和举人,如此一来,倒也不能得罪得太狠。

    卫宴的大伯娘第一个开口道:“我们也知道你们家里艰难,只是听别人说了几句,便沉不住气了。”

    沈秀便问道:“不知道大伯娘听谁说的?”

    卫宴的大伯娘道:“我是听陈婶子说的。”

    其余几个债主也说是听陈婶子说的。

    陈婶子正在门口看热闹,不防被点了名字,忙要闪身走人,哪知道还未挤出人群,就被杨氏一把揪住了。

    “好你个陈翠花,敢造我们家的谣!”杨氏干惯了粗活,手上有一把子力气,几下就把陈婶子捏疼了。

    陈婶子挨不住疼,忙道:“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听你们家老大媳妇说的,是你们家老大媳妇说卫宴去了书院读书。你们两口子偏心小儿子,明明掏了一大笔束脩,却说书院免了束脩。”

    老大媳妇,杨氏定晴看去,果然看热闹的人群中有邹氏,她正要上前去揪对方,邹氏看情形不对,马上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