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

    “对了,小江老板,我听人说,你们二楼的包厢已经装修好了,计划好什么时候开始营业了吗?”

    柳舒蓉和江渔又说了一会儿闲话后,忽然把话题扯到包厢上面来了。

    江渔一怔,这才记起来,这七食堂二楼装修改造的费用,还是柳舒蓉丈夫无偿赞助的呢。

    后勤部那边已经用这笔款项,对二楼进行了改造,事后自然也会通知对方一声,这是对赞助方的尊重。

    柳舒蓉能知道这事,一点都不奇怪。

    说起来,江渔和柳舒蓉两个人接触了这么久,双方在谈话时还从来没有提到过200万赞助的事呢。

    大概在柳舒蓉看来,200万也只是小钱,压根就不值得一提。

    这才是真正的富豪之家啊。

    跟那些买辆豪车都要拍照发朋友大肆炫耀一番的暴发户完全不一样,人家不止有钱,还很有底蕴。

    想着这些,江渔想了想,这才回答道:

    “二楼前几天就装修改造完成了,目前我还没想好什么时候营业,可能还要再过一段时间吧。”

    柳舒蓉抿嘴一笑:“你是没想好菜单定价这些事吧?”

    “呃,确实没想好。”

    江渔老实地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自从学厨以来,我就只做过食堂,还没有接触过这一类的,一时间还真有点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我倒是接触过钱塘那边不少高端的私家厨房,你这二楼,也完全可以按照私家厨房的规格来定位。”

    柳舒蓉说起这些事的时候,完全没有了作为乐乐母亲时的那种柔弱、无助,反而浑身都散发出一种女强人的气息,她接着说道,

    “我也算尝过不少名家大厨做的饭菜了,你的厨艺比起他们,只高不低。

    那些私房菜馆,人均消费大部分都是200元起,你这二楼,标准可不能比他们低了。”

    江渔被柳舒蓉说的话给吓了一跳:

    人均消费200元起?

    这不是意味着,要是一桌十个人的宴席,至少也得两千块起步?

    这这这,这也太贵了吧?

    江渔不是不知道,有些顶级私房菜馆确实价格贵到吓人,但他们那儿不仅环境清幽,而且每道菜品都独具特色,摆盘摆得美轮美奂,就跟艺术品似的。

    但他这里不一样,这二楼虽然是包厢,但楼下就是学生食堂,闹哄哄的就跟个菜市场似的,环境绝谈不上好。

    至于菜品……

    说实话,他的摆盘就是一个弱项,肯定做不到那些顶级私房菜馆的摆盘效果。

    而且,他的厨艺等级还不足以支撑他自创菜品,能够按照系统给予的配方做出传统菜品,就已经很不错了。

    再怎么说,江渔还是一个没走出校园的学生,对于这种高消费还是有些抵触的。

    毕竟,半年之前,他还在为一天100多的工资在餐馆里洗盘子呢,你让他定价人均消费200块,他一时之间确实很难接受。

    虽然,这是别人在花钱,而他在赚钱。

    可赚钱,他也希望能赚得心安理得。

    江渔有些迟疑,“这是不是定价太高了?”

    “真不高,你做的菜值得这个价。”

    柳舒蓉转头看了看食堂的环境,笑着说道,

    “要不是包厢是在学生食堂二楼,而是在桃园会馆隔壁的那个小湖边上,环境私密一点,别说人均消费200了,就是2000,都会有大把的人来。”

    这一点,江渔倒是能理解。

    毕竟,有很多名人、明星或者政商界的大老也大多都是美食爱好者,他们也会经常去一些高档餐厅吃饭。

    私房菜馆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隐秘,能够很好地保护这些大人物们的隐私。

    因为私房菜馆本身就不为大众所熟知,它们的消费群体仅限于高端人群,一般的老百姓估计连门都找不到。

    但在江渔的心里,他实际上不愿意将二楼包厢搞得这么曲高和寡。

    做了好吃的菜,不就是为了能让更多人品尝得到吗?

    如果只能服务于一小撮人,那就失去了做菜的意义。

    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柳舒蓉说了不少关于私房菜馆的事,江渔认真听了,也觉得受益匪浅。

    当然,有些东西他能认同,有些东西他却并不打算采用。

    就比如一些私房菜馆做的菜,一份的量只够吃个一两口,美名其曰分餐制……

    这是干嘛啊?

    华夏菜,讲究的不就是一群人其乐融融地围着桌子坐成一圈,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吗?

    这才是烟火气!

    那种一家人和和美美、欢聚一堂的场面,才是华夏餐饮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你要是担心不卫生,又不是不能用公快,非得把菜弄得那么少……

    要是请别人吃饭,别人还以为你请不起呢!

    所以,对于这种所谓的国际化,江渔是不认同的,华夏餐饮是华夏人的事,跟那些外国老有个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