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41章 杀人的动机

    之后的几天,6续从警局传来消息,凶手身份已经确认,并且在抓捕中。

    在这几天中,杨淑萍接待了死者周青的亲属,并按照林尚传的指示,由工厂承担全部的抢救费和丧葬费。

    由于周青涉及的是刑事案件,保险公司认为被保险人存在挑衅或故意行为导致被谋杀,他们不肯承担给付保险金。

    这让林尚传很火大,让杨淑萍安排酷迪车厂对接的律师事务所去和保险公司协商。

    除了这些应该做的,还有1些不应该他们承担的事,他们也要负责承担。

    比如周青家属要求的补偿金。

    林尚传看着眼含怒火的杨厂长,耐心劝说:“这事确实不合理,周青不是死于工作时间,但他毕竟是我们厂的工人,家属要补偿也不能说没道理。”

    “林总,我觉得他们是勒索。”虽然杨淑萍将心比心,认为周青家人确实很可怜,可她就是想不通,这怎么能讹到厂里来。

    “明明就是下班时间,并且事发地在工厂外面。如果下班时间我们还要管,那我们工厂怎么管的过来?我是怕他们讹习惯了,以后出了任何事都要找我们。”

    林尚传摇摇头:“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现在是需要工人的时候,帮周青家人,其实就是在帮我们自己。”

    见杨厂长若有所思,林老板笑笑:“我这段时间研究国营工厂,发现以前这些国营厂,就是从生管到死。

    虽然说因为各种原因,国营工厂破产的很多,但做国营工厂的工人,幸福感还是很强的。也许这就是大家都想有编制的1个原因吧。”

    “可是我们也不是国营工厂啊。”杨厂长无奈地看着老板,她知道他们确实不是国营工厂,但老板是活佛,也许他就是希望他的工厂能变成’国营工厂’。

    确实如此,某种程度上来说,林尚传是想魔改出1些变异的’国营工厂’。

    好的福利待遇,工资收入,正常的劳动时间,平等的工作环境等等。这些是50,60年代国营企业的优点。

    必备的淘汰机制,完善的奖惩措施,市场化的人才流动,这些又是民营企业具备活力的因素。

    两者1结合,便是林老板设计中的企业。

    国营企业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全体员工都是企业主人,势必做不好淘汰工作。没有正常淘汰,自然劣币驱逐良币,大家全部变成死水。

    而管理者受制于工资收入不高,免不了贪腐,要么就是充满惰性。

    编制的存在及编制的固定数量,成为1种身份,更变成1种束缚。

    这些都是林尚传想改革的点。

    所以他负责出全部的生产资料,保证他能正常淘汰员工,让工厂保持活力。

    同时他在最顶层负责财富分配,保证能者多得,多劳多得。

    至于人才,自然多多益善。真要离开,他会挽留却不会阻拦。

    林尚传说服好杨淑萍,再关心了1下在夜市街口设置警民共建巡逻处的事,然后接到龙劲松的电话。

    龙公子告诉他,他要的退5警卫员联系好了,已经安排人去找他。

    这是林尚传前几天从医院回来后就委托的事,没想到这么快便办好。

    总怕被刁民所害的人等了没1会就接到陌生来电,他立刻从办公室出来,赶到工厂门口,见到1个身穿便装却腰板笔直的中年男人。

    “吴焕,是吗?”听到对方点头应是,林尚传赶紧走过去和他握手。

    p

    “林总你好。”吴焕今年4十6岁,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担任侦察班班长,后面当过1段时间某领导的警卫班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