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一章 镇上

    第二天李田氏又起了个大早,挑完水把饭做好才背了麦粒去麦谷场,村后有一大块空地,村里的人家几乎都是去那儿扬场。

    冯碾子的娘冯杨氏见李田氏过来,连忙凑了上去。

    “大妮娘,活儿快做完了吧?”

    冯杨氏在村子里的名声并不太好,和冯老头家相比,冯家二房的冯志忠和他婆娘冯杨氏为人刻薄,惯会拿捏儿子媳妇,冯碾子的大哥冯石头最先娶的媳妇就是被冯杨氏逼的上了吊,留下俩才几岁的丫头。

    冯杨氏把这俩孙女看作赔钱货,不是打就是骂,小小年纪就被迫围着厨灶打转。村口的水井,就连二妮都没去挑过水,都是李田氏挑的,冯家的俩孙女却天天抬水劈柴,烧火做饭,浆洗缝补,每天不停的被冯杨氏支使。

    饶是如此,冯杨氏都不满意,时不时骂她俩偷懒,挑拨冯石头教训姐儿俩。

    冯志忠爱喝酒,喝完酒就骂街耍酒疯,有一次喝了小酒还掉到了粪坑。

    每日里冯家都是大呼小飞狗跳,在村子里谁提起她家都摇头,说哪个闺女到他们家都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李田氏实在是不想和冯杨氏打交道,尤其昨日里她一时糊涂还接受了冯碾子的帮忙。

    李田氏先是客客气气的道了谢,又说昨日碾子小兄弟帮忙干活也不让他白干,她愿意给十文钱的工钱。

    冯杨氏脸色僵了一瞬,又换上一张笑脸,满不在乎道:“乡里乡亲的帮个忙而已,还要什么工钱。我家碾子就是热心肠,再说他一把子力气呢,干点儿活不算个什么,大妮娘可别太见外,有什么能使得上他的尽管叫他去。”

    李田氏尴尬的不知说什么好,冯杨氏手上也不闲着,拿着李田氏带来的秃扫帚去扫扬场沉下来的空穗与碎秸秆。李田氏一个劲的谦让,冯杨氏却热心的让她没法拒绝,母子俩轮番上阵,李田氏要是再不明白怎么回事她就太蠢了,可冯杨氏没有挑明白,她又怎么能主动说呢?

    二妮让李三小看家,她去村口等冯家的驴车,也有村里人舍不得花那一文钱老老实实靠双腿走路去的,那些走路去的多是背着竹篓提着筐子,里面装了要带到镇上去卖的鸡蛋青菜等土产。几个在等车的妇人见到二妮,主动跟她打招呼。

    “二妮,你这是去镇上啊?你身上有铜板不?这车可不是白坐的。”一个婶子戏谑道。

    “是啊,是啊,你这丫头咋自己出门啊?你去镇上干啥?你娘知道不?”

    你们当我傻。二妮在心里翻了个白眼,腹诽这群热心的劳动妇女。

    看她们的穿戴,应该是把最好的衣裳拿出来了,豆庄村的村民几乎都是穿草鞋,只有年节或者重要场合才穿布鞋,等车的几位全部穿得布鞋,唯独二妮还穿着草鞋。

    年轻些的姑娘都是有些虚荣心的,见二妮打扮的寒酸,尤其还知道她是个傻的,纷纷离她远远的。她一个奔三的现代灵魂,自然不会有十几岁的丫头片子那般小心思,满不在乎的欣赏四周的风景,权当没听见别人的问话。这番作态放在别人眼里就成了没皮没脸,好在知道她是个憨的也没人真跟她计较。

    二妮吊儿郎当欣赏风景时,听到那边几个年轻姑娘似乎有些躁动,斜眼瞟了一眼才发现桂秀才也往这边来了。

    “子文哥也去镇上啊。”三个姑娘中一个胆大的顶着微红的脸和桂秀才打招呼。

    桂子文微微笑着点头称是,向几位姑娘问好后又同几位婶子大娘问好。

    那几位婶子大娘又热情的和桂子文寒暄,桂子文不骄不躁,彬彬有礼,看起来倒不是个死读书的书呆子,显然也是懂些人情世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