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卷 西南风云 第一章 群雄汇聚


    众人一路闲聊,不知不觉便到山腰,此时已近傍晚,却又见一处营寨,已举灯火,看营地规模得有千余士卒,已经赶到的江湖人士聚集在营寨一处,也有一两百人。

    上官律引众弟子出示路引进了大寨,遥望江湖众人,从衣着看,老相识有西川本地的唐门和绝刀门,还有洛邑的天剑门,位于北方失地、旧都临济的八卦派,另有几个近些年新成立的门派,还有一些帮派及江湖散人等等,却不见上清派、北苍派、崆峒派、蓬莱岛、天柱峰等老字号门派,看来是大派作风不屑于这区区墓中之宝。

    却说这北周、南齐虽为两国,但毕竟是几十年前由大周分裂而来,是同属一族、同根同源,而如今两国休战多年,民间多有贸易往来,互通有无,江湖上享有盛名的高手,两国庙堂都是重金拉拢,对于名门大派更是不分地界、优抚有加,所以这北周境内的江湖人也可应招前来。

    上官律环顾大寨,只看这驻军阵势便看得出秦占雄对此事的重视,一曲人马镇守山脚,三曲兵马把守古墓、震慑武林群雄,这两千兵马就这么放在枢阳山,要知道整个江州也只有万余兵马,其中巡防营五千人巡弋江路河道,江州城附近只有守备营的五千士卒,这两千人便是从守备营抽调的。

    南齐军制:五十人为一屯,设屯长;五百人为一曲,设曲督;千人为一部,设都尉;五千人为一营,设校尉;万人成军,置将军。北周也差不多,都是沿袭大周军制。

    青城派众人与各派寒暄不提,夜至,各自到营帐休息,一夜无事,翌日便是下墓探宝之时。

    第二日清晨,众人听得号角之声,出了营帐,只见营寨西南角拱卫着百余精壮士卒,尽皆身披坚甲、手持利矛铁盾严阵以待,想必那处便是通往山中古墓的坑洞;外围又是百余士卒守备,又有几张木桌、几名小校、一名将官,正在商议着什么,而其余将士早已将大营重重封锁,真是连个鸟都飞不进来,谁也甭想出去。

    待江湖各派人士都聚集过来,那名将官清了清嗓,大声说道:“本将乃江州守备秦将军麾下,校尉李敬奎,本将有几句话说,诸位都听好了。一,此次秦将军广发英雄令召集诸位前来探宝,还望诸位有仇的暂且放下仇怨,不要在此地生事,待下了枢阳山出了江州地界再去厮杀;二,此次探宝从今日开始为期两日,每日傍晚洞口鸣金三声、清晨鸣金两声以作提示,第三日清晨鸣金后,只等诸位一个时辰,时辰一过我军便填埋洞口;三,诸位所得神兵、秘籍、财货等一切墓中之物不得私藏,需经我查验上缴半数后,其余物件方可带走,还望各位不要坏了规矩。好了,本将话已说完,诸位各自准备,即刻起便可下墓!”

    秦占雄明显是拿江湖众豪杰当枪使了,众人平日里行走江湖率性随意、无拘无束惯了,不曾被人如此对待,虽心有不平,但面对上千训练有素的士卒,却也不敢发出任何愤懑之声,纵使在江湖上地位再高,但在军队、王权面前也只是如同蝼蚁一般。江湖众人只得齐声应了,各自回营帐筹备,几个帮派和大部分江湖散人都争先恐后先行下墓去了,而唐门、绝刀门等武林门派却是不着急,排在了后面,青城派一行人竟是拖到了最后。

    这塌陷而出的坑洞深两三丈,约一丈宽,军方已略加修筑、架设了绳梯,青城派众人通过绳梯陆续下了进去,坑洞下是一条一丈多高、两三人宽的通道,只是这条通道并未多加修葺,开凿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辨,凿痕横七竖八、杂乱无章,多有尖石凸起,看这样子应是当年并未完工。

    路只有一条,一头已被塌陷下来的山石泥土堵得死死的,只能往另一头走,凿痕累累的石壁上已点燃了油灯和火把,脚下的地面修凿的还算平整,众人借着摇曳的火光往前摸索。据军方告知的信息,从此处疾行一刻钟,会有一三岔道口,又分三条通道,每条通道都探查过,均有机关陷阱,中间那条通道有三具尸骨,看衣着及尸骸腐败程度,应该最少死亡十数年了,已辨不清是何方人物,因陷阱重重,士卒死伤惨重,三条通道均未探到尽头。

    青城派到达三岔道口时早已不见其他门派踪影,上官律选了中间那条通道,只见从这三岔道口处便与之前大不相同,青砖砌墙、青石铺路,上官律暗道:“这砖石之下怕是遍布机关了。”上官律率领众弟子小心翼翼前行,约一刻钟后到达三具尸骸处,上官律本想仔细查看一下,看看能否辨认出这三具尸骸到底是何方神圣,可惜仅剩的那点痕迹也被先行的各路人马破坏,竟有人争抢这三具尸骨,现场是凌乱不堪,白骨散落一地,未完全腐坏的衣物也被撕扯得到处都是。上官律轻叹一声,略一查看只能作罢,又继续走了半刻钟,便听见前方有厮杀声,果然还是有人私心作祟,不顾李校尉的告诫在这山中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