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百八十八章 仁慈和杀戮

    此战过后,满洲军已经无力抵挡明军东进。六万余名满洲军,逃回王庭的不到一半,其余要不被俘,要不战死,要不就是下落不明。

    满洲军战败之后,为了逃避明军的追杀,满洲国的王庭一路东迁至了五湖地区。而明军则是一路追击,一直追至萨斯喀彻温地区,在明军的追击下,满洲国损失严重,几乎丢掉近四成的人口,就连齐正额的侧福晋都落入了明军的手里。

    追到萨斯喀彻温地区之后,李定国见战线拉得太长,不得不停止追击。明军军屯范围也覆盖到了整个印第安地区。至于萨斯喀彻温这个地区,在后世虽被誉为加拿大的“产粮之篮”,但受制于人力的匮乏,明军只是在这里构建了一条针对满洲国的新防线。

    占领整个印第安地区之后,朱由校在这里建立帝国的第二个省,印第安承宣布政使司。而帝国也终于算是在大荒东洲站稳了脚跟。

    “父皇,帝国在勃泥的军屯非常成功,在勃泥,军屯很好完成了屯垦戍边的职责。臣认为应该在冷洲和勃泥继续推进军屯。”

    “军屯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军屯的士兵应该由正规军往民兵转变,朝廷要协助军屯区域建立相应的学校、医院等保障制度,确保参加军屯的士兵能待得下去,不能像卫所一样,最后成为了烂摊子。”朱由校建议道。

    “臣想先在勃泥的军屯区试点,如果成功的话,再向其他地区推广。”

    “可以,军屯一事以后会完全交给你来负责,你要在冷洲、勃泥继续推进军屯,朕全力支持你。”

    “谢父皇。”

    “以后的朝会,朕不会再参与了,你既是太子,帝国未来的皇帝,现在就应该担负起更多责任。”

    “父皇……”

    “此事朕意已决,你先退下吧。”朱由校挥挥手道。

    ……

    帝国通过军屯制度逐步实现了朱由校的裁军计划。帝国的军队迅速地从一百五十多万降到一百三十多万。

    而冷洲、勃泥、大荒东洲三地都是帝国军屯的目标区域,其中勃泥的军屯人数已经达到了十万,冷洲和大荒东洲的人数分别都是五万。

    只是随着勃泥地区大明人数量的剧增,大明人与当地人的矛盾开始出现,在加上信仰的不同,双方时常会出现一些冲突。

    1657年,天启三十七年元月初五,勃泥当地土著人与大明人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冲突。

    这场冲突是有预谋的,原本四分五裂的土著人趁着大明的新年针对大明人发起了突然袭击。军屯区还好,武器装备齐全,又是训练有素的老兵,虽然招到了突袭,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了,面对着一盘散沙的土著人,很快就击退了敌人。

    但在勃泥有上万的平民,这都是帝国在颁布移民政策之后,从帝国各地移民过来的,他们受到袭击之后,并不能组织起有效的反击,而且在城市里并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只有少量的巡捕。

    等到当地的驻军和军屯士兵赶去援助的时候,土著人却是早已逃离,整个城市剩下的只有死亡和伤痛。

    “传令,全军协助官府救助百姓。”说话的是勃泥军屯区的最高长官费都督。

    “诺。”

    “费都督,末将将率领全军追击流寇,希望能救回被流寇劫走的妇孺。”这个说话的是勃泥驻军的最高长官任提督。

    “嗯,这里交给我,一定要将被劫走的妇孺救回来。”费都督叮嘱道。

    “朱巡抚现在在何处?”费都督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