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宝钞

    藩王想抵制朱由校的新政就必须依靠当地的官员,而第一条新政实实在在地损害官员们的利益,双方一拍即合,这就出现了山东的砸抢帝国银行的事件。

    有了袁可立的极力配合,杨涟仅仅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将整件事情查得水落石出。为了保住三位藩王,袁可立力主杀了数十人,整个山东官场近三成的人被解职,虽然不如山西和河北两省彻底,但也使得山东一地的吏治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

    山东的帝国银行案只不过是藩王们抵制新政的冰山一角。山东的藩王距离京师近,而且袁可立又长年手握着山东的军政大权,在山东享有很高的威望,可以说是稳如磐石,得不到袁可立的支持,藩王们几乎翻不起太大的风浪,就连山东的流民在京津驰道开建之后,几乎都快看不见了。

    以工代赈是朱由校救灾的一个指导思想,为了安排受灾形成的流民,京广驰道和上成驰道此时也同时开建了。

    只是袁可立和杨涟都没想到,此时有一份来自锦衣卫的密奏已经放在了朱由校的面前。朱由校派出锦衣卫不仅是为了协助杨涟处理山东帝国银行一案,也是为了从多种途径更准确地了解新政的执行情况。

    “山东帝国银行案牵扯到山东的三位藩王可有确凿证据?”朱由校问道。

    “回陛下,证据全都断了,袁抚台和杨总宪两人在山东将此案的关键人员全部都杀了,而其余涉事人员都已经流放。”田尔耕回答道。

    “下手很快啊!朕给了杨涟特事特办的权力,没想到他居然用在了这个上面。”朱由校感叹地说道。

    “陛下,要不要锦衣卫重新彻查此案?”田尔耕轻声问道。田尔耕自信就算袁可立和杨涟将此事做得天衣无缝,他也有办法重新获得证据,在这个方面,他是最擅长的。

    “不用了。”朱由校挥手说道。朱由校从密奏上就能看出来袁可立和杨涟为什么这么做?

    “事毕,只有杨涟去拜见了三位藩王,而袁可立始终都没有去拜见三位藩王吗?”朱由校问道。

    “是的,杨总宪每个藩王都只去拜见了一次,而且都是辰时去的,每次不到半个时辰就走了。”田尔耕回答道。

    “看来是为了避嫌啊!”朱由校想了想说道,说完又接着问道,“三位藩王可有何异动?”

    “见完了杨总宪之后,三位藩王一直闭门不出,也不见客。”田尔耕回答道。

    “你先下去吧,还有记得盯紧山东的藩王。”朱由校强调道。

    “诺。”

    ……

    山西自六月大地震之后,徐光启一直在组织灾民生产自救。对于大灾形成的流民,徐光启一边安排移民,一边安排到京师参与京广驰道的修建。

    徐光启组织得力,使得山西一地在受灾之后,并没有出现任何的动乱,百姓人心稳定,积极配合官府生产自救。唯一的就是朝廷送来第一批的救灾款项已经消耗殆尽,而第二批送来救灾款项却全都是制钱局的新宝钞。

    “这恐怕商户不会收吧。”徐光启担心地说道。大明宝钞的名声在帝国之内,已经是烂到底了,跟后世的津巴布韦的钞票差不多。

    “陛下口谕,山西一地的赋税以后暂时只收宝钞,而且如果商户不愿意接受宝钞的,在收到宝钞之后,可以到帝国银行兑换银元。”负责押送钞票的是锦衣卫千户易大友。

    “那以前的宝钞应该如何处理?”徐光启问道。

    “全部作废。”易大友回答道。

    “既然宝钞可以去银行兑换银元,为什么不直接给银元?而非要先给宝钞呢?岂不是多此一举?”徐光启问道。银元现在在山西的接受度非常高,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都是银元,而散碎银子流通远不如银元方便,已经完全快被替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