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一章 脑补的爱情故事

    9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落实,市场经济的方向逐渐清晰,全国兴起了一片下海潮。

    政府国营企业,很多人都允许停薪留职,鼓励下海经商。

    但是商业的水很深,浪很大,很多人下去直接没影了。

    能抱着木头求生的,已经算是商界高手。

    成功上岸的,身价倍增,跻身全国富豪之列。

    后市有句话,潮水退去,看谁在裸泳。

    这个年代,是潮水退去,看谁还能活着。

    窦全胜就是最早下海的那批人之一。

    走关系写报告,一把好手。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但经营企业,他差点意思。

    生产的饮料,往代销点一摆,爱咋咋地,听天由命。

    产品能卖得好才怪。

    没有效益,厂子倒闭是迟早的事。

    这是这个时代,国营企业普遍面临的直接问题。

    郭小杰笑着说道:“他是他,我是我。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他做不到的,我同样能做到。给我几天时间,10000塑料瓶的款项,我全数奉上。”

    冯庆水仿佛第一次认识郭小杰一样,仔细的打量着对方:“你给我说说,你怎么做?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

    “好。”郭小杰点了点头,让人家给自己生产物资,自然需要给对方吃下一杆秤砣。

    乡镇企业背后,不仅仅是老板一个人,还有一个村子几百号人要养活。

    “冯哥,你觉得农村如何?”

    “农村?穷不垃圾的地方,现在大家都向往的是城镇,是大城市,因为工资高,一个月的工资抵得上农村半年的收入了,要不说现在农村的人喜欢南下打工。”

    “你说的很对。”郭小杰没有反对,“但是农村的人口基数大,咱们国家超过8亿的人是农民,要是每个人掏出一分钱,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冯庆水一愣,赚农民的钱他不是没想过,但只是想了想就放弃了。

    老百姓挣钱难,花钱更难。

    让本就没钱的人,去掏钱,无疑是难上加难。

    但郭小杰的思路,确实给他很大的震撼,他忽略了农村背后的市场。

    “你,打算怎么做?”

    “农民现在手里可能掏不出多余的闲钱,但是他们能拿出来多余的粮食。”郭小杰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因为有过饥荒的经历,现在的农村习惯性的会在家里存储粮食。”

    “随着这些年农业耕种水平的提高,往往陈粮还没有吃光,新粮又下来了,基本每家每户都会有多余的粮食。”

    “如果能用这些粮食去换饮料,能让家里的孩子快乐几天,能让家里的老人开心的喝上一口糖浆水,我想没有那个家庭会拒绝的。”

    “代价不高,他们承受得起。”

    冯庆水大受启发,粮食换饮料对他而言,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想法。

    自己做塑料生意的,能不能用粮食换塑料呢?

    他悲哀的发现,这个想法走不通。

    农民们没有对塑料的置换需求,毕竟塑料既不能吃,也不能喝。

    而生活必需品的塑料产品,根本不需要粮食置换,人家会花钱买。

    哎,好烦。

    郭小杰看着冯庆水:“冯哥,您放心,我的资金一旦回笼,立刻把欠的钱还上。而且,面对这么大的市场,我需要的饮料瓶数量非常大,您可能还需要安排大家加班。”

    冯庆水斜眼看着郭小杰:“看在我妹妹的份上,明早我给你出货,不过一周内你必须把钱还上。”

    那眼神,仿佛在说,你要对不起我妹子,我给你好看。

    “谢谢冯哥,请尽快发货。您先忙,我就不打扰了。”留下了地址,郭小杰走出了办公室。

    透过窗户玻璃,看到郭小杰拉着牛车离开,车里放着一袋袋的粮食,冯庆水心情非常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