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章 学佛不是为出家

    高森听到有人叫他,转身后看见是一位居士。

    他就住在隔壁,第一天的时候,高森见过一面,打个招呼而已。知道他法名叫顿慈,俗名不知道。

    身穿居士服,过来时有些急匆匆的,脸色有些不悦地问道:“高森,为何我来一年多了,师父都不曾愿收我作弟子,而你第一天来就可以出家呢?”

    高森,这时知道原来是这样的。还以为有什么紧急事情。

    合掌恭敬,安慰的说:“南无阿弥陀佛,顿慈师兄,一个念佛人必定是以求生极乐净土作为他学佛念佛的最高、究竟,而且是唯一的目的,其他都是附带的。师父没有允许你出家?但也为你作三皈依依了。师父可有说出原因呢?”

    顿慈看到,高森不紧不慢的问话,而且有安慰的意思。

    这时脸色变的好些了。

    “师兄慈悲,我不是有意生你的气,我只是觉得不公平。三天没有看到你,我只是一时冲动而已,现在看到师兄的平静,还安慰我。

    的确不如师兄有慈悲,心性也没有你这般沉稳……”

    高森就静静地听着顿慈说,知道师父不让他出家,而不是不收他作弟子。

    给他三皈依了,是做居士俗家弟子,因为出家因缘不具足。他家人也同意顿慈出家,知道他俗名叫李善儒,25岁,未成家。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都不信佛,所以更加不会接受他出家。

    听了顿慈师兄数说了半个小时。知道这是与他的因缘,所以想了一下,怎么开示他。

    高森虽然年纪小,但他心性平和,平易近人,不与人争,处事不急而且沉稳。说话不快,有逻辑,现在更加有佛法。

    “师兄,你看天色已晚,不如我们回寮房,一走边说吧。”高森看着天空说。

    接着又言:“师兄,已来寺院有一年多了,可有想念家人。你为了学佛来到寺院,离开了父母,让父母担心,这样可不是学佛的有效方式。你可以认真考虑一下,佛法就是真理,而真理在每个心中。所谓: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自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心向灵山塔下修。”

    “高森师兄的开示,我也不是不懂。我只是不愿回到俗世中去,按照父母的安排,过世俗的生活,想要清净。在这里我能找到一丝安慰。”李善儒无奈地说。

    高森平静如水地语:“逃离和躲避不是出家的因缘,也是你福报不具足。

    不是所有学佛的人,都要出家。当然学佛信佛也不是为了出家,不然在佛陀时代,怎么会有居士呢?

    出家有四种:

    一者是身心皆出家,行作沙门。

    二者是身出家,心未出家。所有出家相,但心还是念记着世间的红尘。

    三者是心出家,身未出家,即时在家修行的居士。身随在世俗,却行出家人的修为,不着于功名利禄,常修学佛法。《维摩诘经》中维摩诘居士,虽为白衣,奉持沙门,至贤之行,居家为行。自随所乐,常修梵行。

    四者是身心皆不出家,不乐闻佛法,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曚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痴惑于爱欲,不达于道德,迷没于嗔怒,贪狼于财色。

    此上四种出家,你当熟记于心。